第四十九章 警告
书迷正在阅读:灵异爽文中的工具人觉醒了、穿成残疾总裁的炮灰情敌、一夜情深: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、重生七零之我不离婚、海贼之万能果实、女配她一心向道[快穿]、拆二代他不干了(娱乐圈)、我和我老攻都失忆了[娱乐圈]、心疼炮灰皇子后我穿书了、重生之仙尊无双
大臣们听到朱棣的话,一个个都面面相觑。 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 皇上刚才说了什么? “朕要加强朝政大权。” “像汉王这次着实给了朕惊醒。” “朝堂管理分散,朕经此一事,居安思危。” “将政权彻底把握在朕的手里,朕觉得合适。” “在奏折呈上来前,你们帮朕分类。” “将奏折分为轻重两种。” “这对你们来说不是难事吧?” 解缙回过神之后,便急忙问道:“皇上,臣不明。” “组成内阁,实在是英明。” “但是兴办科举,是否太过于仓促?” “虽然皇上英明,减少了培养人才的时间。” “可是施行以后……” 朱棣直接便打断了解缙,说道:“由你们来负责。” “内阁可直接参加参与政务。” “在上报给朕之前,还需要经你们一手。” “还有问题吗?” 大臣们对视一眼之后,才齐齐对朱棣拱手。 “臣等遵旨。” “皇上圣明。” 朱棣看着大臣们都没什么意见之后,心中便觉得一块大石头落下了。 既然已经决定科举了。 那就要妥善处理和汉王有勾连的大臣们。 就像唐均说的那样,有用的留下。 没用的就罢免官职,丢到军中当奴役。 说干就干,朱棣带着朱高炽回到书房里。 开始讨论如何分配官员的事情。 朱高炽在朝中以仁孝著称。 知晓什么人应该留任。 所以朱棣和朱高炽忙了两天,总算将名单拟好了。 与汉王亲近的大臣,大多都被罢免了官职。 直到三天之后,朝中大臣才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。 朝中大臣开始少了起来。 除了中立派与太子派,汉王一派的人简直屈指可数。 一时间朝中突然人心惶惶。 皇上这是要严处与汉王勾连的大臣? 没有人敢说什么。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与汉王勾连的大臣几乎都处理干净了。 才渐渐平稳下来。 “砰!” 此时汉王府上下鸡飞狗跳。 汉王府那还有以往那幅热闹的景象? “皇上口谕,汉王听旨!” 太监刚好在这个时候到汉王府宣旨,倒是正好阻止了汉王府进一步的毁坏汉王府的行径。 “臣接旨。” “老二,近来你在朝中做的事情,你自己心里有数。” “即便是让你休身养性,看来也无效用。” “朕最后给你一次机会。” 若是再犯,就给老子滚去藩地!” “这辈子都别想踏进应天一步。” 听完这道口谕,汉王浑身颤抖。 以往他的动作不大,爹也根本不会说什么。 因为他身上有军工,而皇上又顾念着情分。 所以他一直为所欲为了许久。 没想到这回倒是翻了车。 这几日传到府中的消息不断。 当时帮他在朝政上谏言的大臣,几乎都被罢黜。 更甚者还有充军的。 这些人大多是文官,充军基本就是个死。 朱棣这就是在警告他安分点。 “还有,从今日起,没有朕的旨意,任何人不得接近汉王府。” “汉王也不得踏出府门半步。” “钦此。” 汉王咬牙切齿道:“臣领旨!” 宣旨的太监看汉王面色如此凶狠,心中也十分害怕。 但是他依旧得例行宽慰道:“汉王殿下,皇上这也是为您好。” “您这段时间好生在府中,想来过不了多久。” “皇上又会重用汉王殿下的。” “毕竟汉王殿下当初可是在皇上身边效下犬马之劳。” 汉王握紧拳头,咬牙道:“那便借公公吉言了。” 宣旨太监欠了身,便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汉王府。 生怕晚了一会,汉王会上来撕了他。 宣旨太监回宫之后,便去找朱棣复命了。 朱高炽也在一旁。 两人正在批阅关于近来开办科举的事宜。 “皇上,奴才已将您的旨意带给汉王殿下了。” “那汉王是什么反应啊?” “汉王殿下隐忍不发,想来似有不满。” 朱棣听到这话,便放下了手中的朱红笔。 他看向太监问道:“不满?” “如何个不满?” 那太监急忙跪在地上禀报道:“奴才到了汉王府,便看到了满地的狼藉。” “想来是发了好大的火气。” 朱棣笑出声来。 “脾气挺大,你再去一次汉王府。” “告诉汉王,若是他有多余的银两。” “直接上交国库。” “奴才遵旨。” 然后那太监便小跑着出去了。 朱棣重新拿起朱笔批注。 “老大,你看老二有多不服你。” “你究竟是做了什么事。” “他才能如此待你?” 朱高炽急忙放下奏折下跪。 “爹,儿子为人您是知道的。” “两位弟弟如何待儿子,爹你也是看在眼里。” “儿子自幼体弱多病,不能随爹出征。” “只有两位弟弟能追随爹。” “弟弟们不服爹您将太子之位封与我。” “这也是人之常情。” 朱棣盯着朱高炽,面上神情不明。 而朱高炽也不敢抬头看。 事到如今,很多事情也已经不可逆转了。 若是朱棣将最近的事情归咎在他身上。 他也是毫无怨言。 就在朱高炽正想着朱棣将会如待他时,朱棣便说话了。 “你不用这么紧张,这里就我们两个人。” “最近科举要开始了,少不得你多费心。” 朱高炽急忙说道:“这都是儿子该做的。” “行了,你起来吧,动不动就跪下来。” “若是让外人知道了,还以为我是个暴君。” “我可担不起这个罪名。” 朱棣和朱高炽连着忙了许久,这乡试总算是过了大半。 接下来只要将各县举人前往应天参事。 剩下的交给内阁成员便好。 科举制向来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,朝中官员大多无法将手伸向各县。 而这次科举又如此紧急,即便是大臣们想伸。 也来不及选出亲信。 接下来地方岁贡送入国子监,朱棣就能抽出空来了。 等优秀人才出来出来之后,他进行最后的殿试,便可以投入朝堂之中了。 这事也就是看上去简单。 实际上做起来,少不得要费一番心思。 朝中贤能短缺,他这个皇帝也不是没有责任。 朱棣放下了手中的朱笔,问了一声现在的时辰。 便告诉朱高炽,自己要出宫一趟。 剩下的奏折他批阅即可。 朱高炽听到朱棣这么说,心中觉得有些怅然。 他也想跟着朱棣出宫。 毕竟朱棣出宫的目的,大多只有一个。